首页 > 嘉宾发言

陈弘毅:交流、责任与探索

admin / 2014/6/16 16:50:40

爱德华教授,我还没有认识他之前,已经读到他的大作,因为我在美国哈佛大学念法学硕士的时候,其中的一部分就是爱德华教授关于中国法知识的,尤其是清朝的法律协会的著作。爱德华教授得到这个奖,绝对是实至名归的,因为他对中美法学交流做出非常大的贡献。我觉得中美法学家对于80年代的中国法学界的发展,是起了很积极的作用,很多学者有机会到美国念书或者留学,开阔了他们的智慧和理论的视野,促进了他们的学术成长,对于我们中国法学界来说贡献是非常大的。所以很高兴爱德华教授这次可以拿到第一届李步云法学奖。

郭道晖教授也是我的多年好友,其实我同郭道晖教授、李步云教授在差不多同一个时间认识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郭道晖教授作为前辈,他非常支持我用中文做法学研究,在中国内地发表一些中文的著作。我一篇比较早期的用中文写的论文,关于现代法的精神其实受到在座的张文显教授的启发,也是在郭道晖教授支持之下,在《中国法学》发表了,所以趁这个机会,特别感谢郭道晖教授,如果没有他当时支持我,后来也不会有这样的信心和兴趣用中文写法学论文。刚才郭道晖教授谈到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我觉得他在学术界所做的事情很符合他所相信的独立精神跟自由思想。郭道晖教授在退休之后,依然继续发表论文、参加研讨会、对我们这些晚辈做出指引和启发,这是我觉得非常难得,非常佩服的。就像刚才也有讲,他在理论阐述方面的确有很大的成就,他的学术是有批判性,对于现有的学理常常会做出突破。

当然还要谈谈我同李步云教授的交往,还有我对他的学术敬佩。我在1984年开始在香港大学法治系任教,当时最初研究的是香港法的问题,尤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的法律问题。在90年代初,我开始研究中国内地的法,我当时写的其中一篇比较早的英文论文,就是讲90年代中国的关于权利与人权的理论的发展。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专门读了很多内地学者关于权利与人权的著作,当时还没有认识李步云教授,但是我已经读到他的大作。所以我在这篇论文里面也特别花了不少篇幅,介绍李步云教授的权利同人权方面的思想。后来,90年代中期认识李步云教授,当然是我非常大的荣幸。李步云教授是我最敬重的中国法学界前辈之一,当然还有在座的江平教授、郭道晖教授等。李步云教授的治学与做人为我树立了最佳的榜样,作为一位爱国爱民的法学家,李步云教授的学问和事业完全回应了这个大时代要求法学工作者所承担的使命。

最后,我想谈一谈李步云教授的法理学给我的一个启发,也就是学问,尤其是像法学、人文社会科学,不应该只是象牙塔里纯抽象的理论学术探索,学问必须回应学者所身处的社会和时代的挑战和诉求,每个社会、每个时代对法学工作者的要求是不同的。我们的工作内容和使命,是由我们身处的社会和时代所决定和塑造的,这不是说政府或者执政党要求学者去研究什么,学者就要研究什么,而是说学者需要有敏锐的视角,需要凭自己的认知和对真理的认识,去发现什么是对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的人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希望李步云法学奖的设立,可以继续推动这方面的回应时代诉求的法理学研究的发展,谢谢大家!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民生路1299号,丁香国际商业中心西塔702室
邮编:2090233
电话:+86-21-68545701
传真:+86-21-61009030